
生命教学设计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,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,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教学设计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生命教学设计1一、角色模拟,激趣引读
同学们:请大家闭合双眼一分钟。
老师:同学们,自然是美丽动人的,我们能看到花朵的五颜六色、树木的青翠葱绿,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、溪水的雀跃欢歌。这个世界上,还有一些人,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,没有声音,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,而要出类拔萃,有所成就,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。今天,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,去结识一位传奇女子。
简介海伦·凯勒(略)
二、诵读复述 感知文意
1、范读全文
2、默读全文,边准备复述提纲。(老师提示:课文写了什么人,记了什么事?)
3、请小组代表复述课文
4、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。
三、记者问答 见证成长
1、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,将学生分成采访组、海伦·凯勒扮演组两个大组。
采访组:设计问题,推选采访者。
海伦·凯勒扮演组:准备材料,推选扮演者。
分组阅读,进行小组讨论交流。教师巡视指导。
2、学生活动。
(1)在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,你的生命是个什么样子?
黑暗、痛苦不堪,像大雾中的航船。
(2)莎莉文教师走进你的生活后,世界在你的心目中起了怎样的变化?
变得光明,快乐,自由,幸福。
(3)莎莉文教师来了以后,都发生了哪些不寻常的事?莎莉文老师教“我”认识具体事物,引领“我”走进大自然。
莎莉文教师教“我”认识“爱”这种抽象事物。
(4)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你认识具体事物的?
实物感知法,利用触觉让“我”认识具体事物。
(5)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你认识,了解大自然的?
老师把“我”带到大自然,运用“我”的触觉,嗅觉以通及所学到的词汇,让“我”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,并让我认识到大自然既有仁慈的一面,也有凶猛的一面。
(6)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逐步引导你认识“爱”的?
老师用情感体验法和对比法让“我”感受爱及认识抽象事物。
四、合作探究,感受人物
1、文章主要记叙了海伦·凯勒和莎莉文的交往,同时也刻划出师生两人鲜明的个性形象。同学们想想海伦·凯勒和莎莉文老师分别是个怎样的人?(分组讨论,交流)
2、提问:
明确:海伦·凯勒是个求知欲强,善思好学、坚忍不拔、悟性高,热爱生活的女孩。
莎莉文老师很了解儿童心理,因材施教,讲究方法艺术,因势利导,循循善诱,富有爱心,是位非常出色的教育艺术家。
五、质疑解惑,理解主题
1、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概括,请同学们想一想本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?题目取得好不好?
2、学生交流讨论
明确:“再塑生命”从字面意思看,是“重新塑造生命,重新获得生命”的意思,本文中又指:(1)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,“我”的灵魂被唤醒,再次拥有了光明、希望、快乐和自由。(2)是莎利文老师给了“我”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,丰富了“我”的精神世界,给予“我”深切的爱和生活的信心、智慧,因此说,莎莉文老师是“再塑生命的人”。以此为题,概括力强,用词凝炼,突出了主题,又抒发了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。
六、联系生命,砥砺人生
1、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,你们还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的故事,请讲一、二个。
2、作业、(两选一)a、海伦·凯勒虽然盲聋哑高度残疾,但她凭借坚韧的意志、好学敏思的态度、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创造了人生的奇迹,她是我们的人生的榜样和灯塔,请写一篇读后感。
b、海伦·凯勒的成功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,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,重塑生命,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——莎莉文女士。可见老师在一个人的`成长中多么重要。请以“老师”为题写一篇作文。
备教手记:《再塑生命》这篇课文,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,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。文章极具人文性和教育价值。因此,教学目标定为:(1)了解海伦·凯勒的成长历程,理清文章的思路。(2)领会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深刻的爱心。(3)学习海伦·凯勒身残志坚的优秀品质。根据教学目标,在教学时主要抓住了以下三点:
一是以“模似角色”环节为切入点,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氛围,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,拉近与课文主人公的距离。
二是以“记者采访”为着力点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,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三是以作文训练为落脚点,写读后感让学生从海伦身上获得精神的力量和思想的启迪,以砥砺人生,珍惜生命,热爱生命,积极进取,书写人生的辉煌。写自己的老师可以模仿课文的写法,又能进一步地去认识老师,评价老师,进而学会尊敬老师,热爱老师。
生命教学设计2〔教学目的〕
通过本课教学,使学生学习生字新词,感知课文内容,积累语言。体会男孩的勇敢,感受兄妹情深,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,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。
〔教学重点〕
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,进而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。
〔教学难点与教学拓展〕
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,并将体会说出来。
〔教学时间〕
2课时
〔预习要求〕
读懂课文,预习生字。找出文中不懂的地方画出来,想一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?
〔教学设想〕
在教学本课时,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贝贝的动作、神情、语言的句子,从重点词句中让学生去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,去体会贝贝的勇敢和对妹妹的无私的爱。这种爱要从字里行间去品位,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,引读、个别读、齐读、分角色读,让学生进入情境,从而读出感情,读出体验,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。
〔教学过程〕
一、揭示课题,质疑激趣
为什么平分生命?怎么平分?
(板书:平分生命)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(一)初读正音,学习生字新词。
1、自读课文,圈画生字,想办法读准字音。
2、指名分自然段读文,集体正音。
3、读词正音,词语质疑。(出示生字词)
(二)整体感知课文内容
1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,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?
2、交流汇报:课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 ……此处隐藏27738个字……高学生的思想境界。
3.情感与态度目标: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,培养学生健康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学时分配:
一课时
教学重点:
认识生命的本质,品味探究精妙的语言。
教学难点:
感悟生活,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。
教学方法:
朗读法、品味法、练习法、延伸法
教学手段:
多媒体
教学过程:
一.导入新课:
{教师在黑板上写下“生命”二字}教师:同学们看到“生命”二字,你会想到哪些词语、景物和句子?
(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,畅所欲言。如:①我想到了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的野草,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。②我想到了“伟大”,我觉得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,每一个生命从开始到结束,都是一个伟大的过程。……)
教师:是的,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的,又是亘古不变的的话题,历代文人墨客都谈到生命这个话题,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老人冰心的《谈生命》。教师写完标题。)
二.走进作者:
教师:同学们,你能介绍一下作者冰心吗?她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?(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以及知识积累回答)
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后,屏幕展示“冰心小档案”,请一名同学朗读。
冰心(1900.10.5—1999.2.28)福建长乐人,现、当代女作家,儿童文学作家。原名谢婉莹。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,在海浪、舰甲、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、骑马、射击的少年生活。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`屈辱历史,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。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。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。“五四”时期,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,后转文学系学习,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,投身学生爱国运动。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《两个家庭》,此后,相继发表了《斯人独惟悴》、《去国》等探索人生问题的“问题小说”。同时,受到泰戈尔《飞鸟集》的影响,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。这些晶莹清丽、轻柔隽逸的小诗,后结集为《繁星》和《春水》出版,被人称为“春水体”。1921年参加茅盾、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,努力实践“为人生”的艺术宗旨,出版了小说集《超人》,诗集《繁星》等。1923年赴美留学,在旅途和留美期间,写有散文集《寄小读者》,显示出婉约典雅、轻灵隽丽、凝炼流畅的特点,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,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。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“冰心体”,产生了广泛的的影响。她的作品热衷于以宣扬母爱、自然、童心为内容的“爱的哲学”。
三.初读课文:
教师:现在请大家根据要求自己朗读课文。
(教师出示朗读要求)①读准字音,找出生字新词;
②读出感情,品味作者对人生的认识。
(学生朗读课文后,指出生字新词,师生共同解决)
屏幕出示巩固字词①给加点的字注音。
惊骇( ) 枭鸟 ( ) 羞怯( ) 绯红( ) 怡( )悦
荫庇( ) 芳馨( ) 休憩( )
②根据拼音写汉字。
chán岩( ) 云yì( ) 休qì( ) 骄shē( ) 穿枝fú叶( )
③解释词义:荫庇 骄奢 云翳
四.品味文章:
(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)
⒈这篇课文中,作者把生命比做什么?它们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?
(学生或自己思考或小组讨论后回答:①比做“一江春水”和“一棵小树”。②奔流向前———汇入大海;历经四季——叶落归根;幸福、快乐、痛苦、悲哀)教师板书。
⒉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,“春水”“小树”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质、情绪状态?
(学生答出“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”的意思即可给予肯定)
⒊作者说人生的真谛是什么?
(生答:人生的真谛是不可能永远快乐,也不可能永远痛苦。)
五.欣赏课文:
⒈教师:同学们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吧,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,有感情的读给大家,并说一说为什么?
教师示范:我喜欢文中的“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,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;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,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!”它强调了人生的主动性,要想充实的度过人生,关键在于自己要从积极的人生态度出发,珍惜时间,珍视生命,尤其是遭遇不顺的时候,更不能被厄运压倒,对生活保持坚定的信念。不息的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,更有光彩。
(学生从内容上说,语言上说,结构上说,只要言之有理即可)
⒉教师:同学们你认为文中哪个词语值得积累?
(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提出,只要提出就应给予鼓励。如:卑微、渺小、吟唱、芳馨、云翳等)
教师:(把同学说的词语写在黑板上)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用这几个词语说一段话,说不定我们这里还有第二个冰心呢?
(学生能用上几个词语,语言连贯,有内容且健康就给予表扬。)
六.体验与反思:
⒈人生在世,或福、或祸,可能不期而至,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?
(不要求答案统一。学生:遇到困难挫折时,要不灰心,要勇敢乐观有韧性,坚信雷雨过后就是彩虹;成功时,不被胜利冲昏头脑,要清醒的地认识到人生应随时准备迎接明天的挑战。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;感谢生命。)教师板书。
⒉在作者眼中“生命像一江春水,从雪山发源最终流入大海。生命像一棵树,历经四时,最终长成参天大树。”好,现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,仿照例句说说生命像什么?
(学生:生命像一轮月亮,历经圆缺,把清辉撒向大地。 生命像一棵小草,历经风吹雨打,展示自己的绿色。)
七.教师小结:
这篇文章中我们领悟到,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,也不可能永远荆棘满路,这需要我们很好的把握人生态度,对待人生际遇。祝愿同学们再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勇敢乐观的面对困难,珍视生命,做一个生活的强者。
板书设计:
生命像春水:奔流向前———汇入大海
谈生命 感谢生命
生命像小树:历经四季——叶落归根
教学反思:
这节课基本上能实现教学的预期设订。
⒈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出信心,我设计的几个环节,如初读课文时字词的积累,品味课文时几个简单的问题,欣赏课文时语句和词语的提炼,都是从注重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的角度出发。
⒉设计了“欣赏课文”这一环节,学生可针对文章的语句,提出非常多的看法,几乎设计到文章的方方面面,内容也不确定,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参与热情高,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看法,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,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再次获得学习的自信。
⒊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,设计了“连词成句”“仿写”的环节,培养语文兴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广阔天地。
⒋力求实现学生、老师、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