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

时间:2025-09-24 07:33:09
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

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

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,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,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。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1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。懂得喜怒哀惧是人之常情,悦纳自己的情绪。

2。让学生懂得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影响。

3。初步了解和掌握妥善调控情绪的方法。

【教学重难点】

教学重点:了解、悦纳情绪。

教学难点:认识情绪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影响,并学会调控情绪。

【教学方法】

游戏、故事分享、讲授、练习法

【课前准备】

ppt课件、词语卡片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谈话导入新课。

同学们,今天这节课我们教室后面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,此时此刻,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?(生自由回答)师相机导入并板书课题:丰富多彩的情绪世界。(生齐读课题)

二、活动体验。

活动一:师生、生生互动游戏

步骤:

1。师出示词语生根据词汇表演相应的情绪。

2。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上台,老师给这个学生发一张写有情绪词汇的卡片。

3。上台的同学根据词汇表演此词汇所表现的情绪。

4。其他同学猜猜该同学所表演的是何种情绪。猜对了就将这个词语贴在黑板上。

5。师引导分类并总结:喜、怒、哀、惧是最基本的情绪形式。(课件出示)

活动二:说说我能行

师:喜、怒、哀、惧是最基本的四种情绪,在这四种情绪形态的基础上,可以派生出不计其数的情绪形态,比如:表示“喜”的词语有满意、愉快、欣喜若狂等。老师相信同学们还能说出更多这样的表示情绪的词语。

1。课件一一出示表示喜、怒、哀、惧的词语。

2。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代表喜、怒、哀、惧队,比赛说出表示喜怒哀惧的词语。

三、教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。(课件出示)

师:同学们,刚刚我们说出了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情绪词语,其实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两类,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。

1。课件出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。

2。列举实例,让学生感受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不同。

3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,说说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?

4。总结归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特点。

四、怎样调节情绪?

师:不良情绪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。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摆脱不良情绪,走出情绪的深渊,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呢?

1。故事启发:(课件出示)

从前,有一个老太太,她有两个儿子,大儿子卖草帽,小儿子卖雨伞。两个儿子都很孝顺,照理说老太太应该很开心。可是她却每天愁眉苦脸,为什么呢?原来,雨天的时候,她愁大儿子的草帽卖不出去;晴天的时候,她愁小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,于是她晴天也愁,雨天也愁。后来有一个人告诉她,你可以这样想,晴天的时候,你就想太好了,大儿子的草帽有人买了;雨天的时候你就想:太好了,小儿子的生意一定不错。后来他总是这样想。从此以后老太太就过着快乐的生活。

①同学们,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?

②生自由说一说。

2。教学调节情绪的方法。(课件出示总的.原则具体方法)

五、巩固练习。(课件出示习题)

六、谈收获。

七、总结升华。

同学们,我真心希望在我们的集体中,人人都是快乐的天使,而且要做为别人排忧解难的天使。不但要自己保持快乐的情绪,还要留心身边的人,并给他们带去快乐。最后祝愿同学们永远快快乐乐!

八、板书设计:

丰富多彩的情绪世界

情绪的基本形式:喜、怒、哀、惧

情绪的类型: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

情绪转移法

调节情绪的方法:理智控怒法

心理换位法

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2

【设计理念阐述】

1、学生特征的阐述:

经研究发现,儿童喜欢上学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:一是对学校生活充满好奇感;二是可以在学校中认识许多新朋友。儿童对“朋友”的理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。低年级儿童把朋友看作是可以与之共同活动的游戏伙伴,或居住的地方离得很近的小朋友。在学龄中期,儿童的朋友概念表现为:强调共同的价值观和品位,也提高了互惠性的成分。但有部分学生因为胆小内向或有自闭倾向,不懂得如何交朋友,不知道如何来维护友谊。所以有必要通过相应的活动增加学生交友的体验,增长交友的知识,改善其心理素质。

2、对本课辅导活动意义的阐述:

本课辅导活动旨在帮助小学生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、技巧,了解交往的学问,认识并注意防范社会交往中的不良现象。

本活动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体验,唤醒学生隐性的积极情绪,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,去感悟。针对孩子爱动、活跃的性格特点,以游戏、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形式组织,让孩子轻松掌握交友的常识,体验到交友的乐趣。整个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导孩子如何认识和交往朋友。

【活动目标】

1、认知辅导目标:通过学习,让学生理解友谊的真谛。

2、情感教育目标:使学生体会友谊带来的欢乐,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。

3、能力训练目标:懂得与同学相处要宽以待人,严于律己,培养朋友间的情感。

【教学方法】

1、情境教学法,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增强学生的`心理体验,让学生通过表演认识人与人的交往和生活中的朋友。

2、自主探究法,对于如何维护友谊这个问题,学生不容易概括,采取小组成员探究的方式。

【活动过程】

(一)图片导入感受开心

为了让学生能以最佳状态进入到这节课,我在开始安排了本班学生课间活动游戏图片,感受开心,然后导入到本节课主题——“让友谊之花常开”。

放松学生的心情,消除紧张感,拉进师生的距离,轻松引入课题。

(二)交友标准

首先让学生动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朋友。然后说出为什么喜欢和她交朋友?在交往中你是怎么做的?大家一起分享交友的快乐。通过生生互动,师生互动,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。通过介绍自己的朋友,使学生回忆朋友正面形象,产生快乐的积极情绪,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。

(三)联系实际谈做法

通过《争吵》《抄作业》两个情景剧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朋友。使学生对朋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。教师教会学生化解同伴间的矛盾。向小学生讲解友谊的特征、原则及重 ……此处隐藏9869个字……>3、编字组词记忆达人视频片段

4、记忆大师王峰视频片段

上述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,开拓了学生的眼界,坚定了学生学习掌握记忆方法的决心,也必将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教育印象。

五说作业设计:

作业设计突出本课重点,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。

我对《走进记忆的王国》课程资源包的解说到这里,欢迎各位评委及老师们批评指正。

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8

说课内容:

勇敢

现在我们面对的多是独生子女,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,由于家长过度的呵护等因素,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应有的能力,胆小、无毅力是他们当中许多人的通病,培养勇敢精神已经被很多家长老师引起重视。在与家长的沟通及家访过程中我发现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,可真正能做到单独睡觉的孩子却很少,多半原因是孩子不敢睡,有的孩子睡到半夜后,迷迷糊糊又钻进了父母的房间。有的孩子犯错误后,不敢向家长承认错误,为了隐瞒一个错误会接着犯下一个错误。还有的孩子认为勇敢就是胆大,无论多高都敢往下跳,活动时兜里时常揣着铅笔、小刀等坚硬的物品。低年级同学在勇敢方面主要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及实践上的不足,作为老师和家长应及时指导并多加鼓励,帮助学生锻炼胆量,为今后的生活积累经验。

教学目标:

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、坚强的意志。

用辨证法的观点理解“勇敢”,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。

教学重、难点:

通过学习和讨论加深对“勇敢”的认识。

培养学生由浅认识的勇敢上升到在学习上,在困难面前,在紧急关头坚强、勇往直前的品质,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。

教学环节

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活动:

进述和讨论——认识勇敢理解勇敢

情境小品——判断哪种行为是勇敢的

自我测试——如何克服怯弱,使自己变得勇敢

讲述和讨论

因为勇敢属于性格方面的问题,为了不伤同学们的自尊心,我先讲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,让同学们知道老师也曾有过的胆小的时候,但正确面对后,克服了害怕的心理,经过不断的锻炼现在已不再害怕了。听了老师的讲述,你想对我说什么呢?从而引出“勇敢”的话题。“你认为什么是勇敢?”“说一件你认为是勇敢的事?”从学生的回答中比较“勇敢”和“大胆”的区别,让学生讨论,作为一名小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?

这一环节从认知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概念,否定了那种别人不敢做我敢做就是勇敢的观点,有利于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。

情境小品

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对勇敢的涵义有了初步的认识,仅仅是在认知层面上,接下来通过小品的`形式,让学生判断哪种行为是勇敢的表现。

第一个小品:一个孩子和家长在商场里走散了,他就在原地等家长,有人要领他找家长,他也不跟那人走,请售货员阿姨帮忙,用广播找到了家长。

第二个小品:一个男孩和同学打架,脑袋上出了血,他不喊疼,别人夸他真勇敢。

第三个小品:小丽在写作业,小刚叫她去玩。小丽有一道题算不出来,她不去,小刚同意让她抄自己的作业,小红拒绝。小红经过自己的努力,终于做出来啦!

第四个小品:小明看到一所房子着火,他想和消防员叔叔一起救火,于是就冲进了火场。

小品表演后,让同学讨论:哪种行为是勇敢的?为什么?

通过讨论,让学生更加清楚勇敢的真正意义,对今后生活有定的指导作用。特别是第四个小品,作为小学生来说,是未成年人,是受保护的对象,救火是有危险的,这种行为太鲁莽,不能称为勇敢。

这四个小品展现的是孩子们平时生活中的事情,虽然事儿小,但从中反映出的却是他们对勇敢的理解,以小品的形式呈现出来,一方面孩子很喜欢,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,另一方面,由学生亲自表演的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,使学生对勇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
自我测试

当学生对勇敢的含义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后,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自我测试,使学生对自己的勇敢程度有一个认识。

(1)你是自己一个人睡觉吗?

(2)晚上爸爸、妈妈外出办事,你一个人敢在家吗?

(3)做不出题目,你想哭吗?会发脾气吗?

(4)遇到危险或困难时,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?

能做到一至二件的同学,你比较勇敢;做到三件的同学,你挺勇敢。之后的“小勇士解难”给那些胆小的孩子出主意想办法,帮助他们克服害怕的心理,同时也是让他们自豪地展现了自己的勇敢。

本节课我想力图体现的几点

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。勇敢属于意志品质范畴,意志是指在认识和变革现实的过程中,人自觉地确定目的,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,努力克服困难,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。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表明:优良的意志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,而是在儿童的实践活动中,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。小学时期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,重视对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。
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,意志品质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方向性、积极性与持久性。从小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,对学生意志锻炼具有重要意义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:“在困难面前表现大胆、无畏、果断、坚强——这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精神状态。在人的不幸中,最大的不幸是失去勇气,变成一个渺小的、胆怯的可怜虫。假如我的学生在童年时代不敢爬上树顶,不敢游过河流,不敢在夜晚走进森林,不敢在暴风雪中护送无能为力的小孩回家,这种教育只能是温室里的教育。”

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勇敢。

1、很多学生都认为勇敢就是胆大,比如说上课大声地发言,不害怕雷电,不害怕昆虫等,在这种片面的认识下,会发生很多危险的事,像爬到窗户外够口袋、拿着铅笔对着同学乱画,在操场上扔石头等。这些行为都源于学生对勇敢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,因此在这节课上,通过自己讲述、小品表演、讨论等形式,告诉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。“小勇士解难”则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的胆量。

2、意志必须通过克服困难来实现现实生活中,不是所有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努力。只有克服困难的行动才是意志行动。困难有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两种,外部困难是指客观条件的障碍。内部困难是指人在行动时,受相反的要求和愿望的干扰。外部困难必须通过内部困难而起作用。意志主要表现为克服内部障碍上,因为对有能力的人来说,克服外部障碍是能力大小的问题,谈不上意志。外部障碍只有变成内部障碍,才能引起意志努力。如,第三个小品,在没有完成作业时,小伙伴来找她玩,这时就需要用意志来战胜自己想玩的欲望,在战胜的过程中自己的意志品质得到了提高。要想真的使自己变得勇敢还需要克服胆怯的心理,在实际生活中去锻炼。

3、同学参与表演。以往的课堂,常常是老师讲,学生听,这节课我把学生也当作一种课堂资源充分利用起来,让他们来亲自表演小品,方式有变化,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,特别是参加表演的同学,在排练的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是最深刻的。

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